湖北:鱼米之乡的崛起与虾稻共作模式的兴起
编者注
湖北是一个魅力独特、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地方。历史悠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工业经济基础良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家重大政策的支持下,湖北发展越来越快,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图为:鸭子在稻田里捕捉昆虫
虾(小龙虾)和大米是潜江独创的“虾米联产模式”的重要元素,这两种原本毫无关系的生物,在潜江却联系得如此紧密,共生互补。在潜江龙虾风靡全球的同时,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也在悄然兴起。
图:把磨碎的豆子扔给虾
下午三点,潜江市总口农场张家湖分局的莫德海和家人、雇工们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虾稻田里忙碌着。我们来到田边,莫德海伸出他那双短小、有力、布满厚厚老茧的手和我们握手。他个子不高,憨厚直爽,我叫他“老莫”,他很高兴。
“我们每天都是这样做的,凌晨2点就到田里打鱼,早上6点把打到的虾送到集市上卖。”虾运走后我们才吃早饭,午睡片刻后就回到田里喂虾。“工作分成两部分,一天两餐,日复一日。”老莫觉得工作很辛苦,但他干劲十足。“我们这里有很多水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以前按传统方式种地,每亩地只能赚600多元,现在养虾种稻,净利润能达到3000多元。”老莫心里不禁高兴起来。
他自豪地说,自己是张家湖第一个尝试的人。7年前,农场经理王乐成带着老莫等十几位农户到白鹿湖农场关山分场了解虾稻共生模式。回来后,老莫决定试一试,抛弃传统的种植模式。他和村民商量租用土地时,大家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但他还是坚定地和基地负责人刘军签了合作协议,向村民租用了300亩水田。
一年、两年、三年……村民们见老莫的日子越来越好,种田、养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便把租给老莫的地收回来,跟着老莫搞起了虾稻养殖。老莫也不隐瞒,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村民,成了分场里经验丰富的土技术员。亲戚们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了,老莫便把他们的地租给他们打理,加起来有一百五十多亩。“这么多地我们几个人管就够了,再多就管不了了。”我在心里给老莫算了一笔小账。这份工作虽然累,但一年的收入买一辆奥迪A6绰绰有余。
图为潜江龙虾美食城的龙虾雕塑
如今,潜江已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虾米之乡”,虾米产业已成为该市当地农业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