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让青少年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律实践活动反思1
九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经济开发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新教材《品德与法律》教师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原本一无所知的我收获颇丰。专家和老师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解析,我体会到如何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成功地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学习,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俗易懂、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品德法制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品德法制课要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注重细节,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律实践活动反思2
7月7日,我参加了涪陵区教委组织的为期两天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上午听了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演讲视频。下午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小菊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严谨、高效,受益匪浅。
吴彩英老师的一年级课《校园里的秩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钟声。通过听、辨、说、演等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各种校钟的含义,还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教学组织有效。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口头指挥、小组竞赛、表扬鼓励等方式的运用效果显著,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老师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第二,引入“校园童谣”,让学生快速学会“钟声下的规范”,并牢记在心。
在二年级《欢度中秋 阖家团圆》一课中,罗英老师通过寻找中秋、了解中秋、庆祝中秋、品尝中秋、迎中秋等一系列活动,巧妙地将中秋的学习融入课堂,并紧密结合当地的风俗民俗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不仅了解中秋的传统习俗,更收获了“珍惜亲情友情,积极快乐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明白了中央统一编写三本教材,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需要。要从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教材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三本统一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上讲,一要强调德育是灵魂,二要强调能力优先,三要强调基础第一,四要强调创新是重中之重。从内容上讲,要突出重点,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主权、法治等教育内容。从使用上讲,要高度重视统一教材的使用,二要加强培训,三要加强教学研究,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对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意识到在《道德与法治》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摒弃法制教育就是讲法律、讲案例的观念,而要将法律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我知道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从小就接受基于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的法制教育,那么长大后就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法治意识、程序意识等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充分展现出来,生动具体,令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时间短暂,落到实处才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勤加温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案例分析、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律实践活动体验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下面是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的经验,快来围观吧。
培训期间,在方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了解新教材的目的和内容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讲解了新教材的编写目的,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科学版《道德与法律》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要顺应各国学校德育变革,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设计注重知识、技能、能力的关系,采取的内容编排策略是以知识技能为龙头,穿插活动,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讲解,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取符合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基础知识的编排和描述正确、合理、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比旧版《思想品德》更加新颖、实用。通过学习,我清楚地了解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方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认识到整体把握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因此,对于一名新政治教师来说,更好地整体把握新政治教材,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教材的结构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3.了解如何掌握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方、安老师的经典解析,我体会到如何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成功地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如何把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学习,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强调学生是主体,通过通俗易懂、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提升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方利民老师、安子琴老师的精彩讲授下,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正确把握新教材重点、驾驭政治课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律实践活动体验4
感觉已经很久没有接受过这么高质量的培训了,这次学习收获很大,总感觉意犹未尽,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理念进入我的大脑,指导我的教学。
现在我想把我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1. 教师应树立个人威望
要教好《道德与法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通过行动影响学生。
1、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水平,树立专业威信,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孩子信服、让孩子尊重、让孩子相信。
2、做一个善于发现并赞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从本质上讲,人的情绪和想法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潜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敬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建议。因此,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这能不能帮助他改变以前的坏习惯?我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吗?
3. 更有耐心。当谈到孩子的坏习惯时,你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顽固性和韧性,你应该反复抓住它们。如果你注意到了什么地方不对,你就应该纠正它,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地解决它的天真想法。
4、用“劝说”法对待孩子。要用“名片效应”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你在干什么?”只会把你推向孩子的对立面,让他们心理上离你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和“越来越苛刻”,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满足他们的需求。用“南风效应”来润物细无声,避免突然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适可而止”,避免冗长得让人厌烦的长篇大论,只要把规则解释清楚就行了。
5. 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在同样的场合下进行。吃饭时责骂孩子在学校做的坏事,只会让人感到厌恶。应该在有空的时候或者他欺负别人的时候教育他。
6、惩罚的时候也需要讲究方法,尽量不让孩子达到他喜欢的目的。当他喜欢说话的时候,老师、家长的责骂只会让他责骂得更凶,反而会助长行为的激烈程度。当他喜欢游泳的时候,追着他下河,只会让他实现“在河里游泳”的愿望,所以你应该从河里追着他到岸边。
个人威信是在教学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从小事做起。
2.教学中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只是一堂简单的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超越于此,进一步培养孩子的人格,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我们不能把课程当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来教。我们教的时候要为孩子的三观打下基础,所用的方法、材料、解读都要围绕“道德”来。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下面每一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而每一学期都有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课程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结合儿童道德发展、生活现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儿童成长的角度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3、学习的探究性。一年级的学习方式以体验式为主,二年级的学习方式由体验式转变为探究式,例如二年级的分析课,不再是列举各种情况来判断对错,而是要考虑各种情况,做出判断。
4、分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一个问题的时候,要经常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去判断对错。
5.例题的论证。如果要替换文中的例子,要思考是问题被替换了,还是教学思想被替换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上课时,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说出正确的话,而是要说出真实、真诚的话。
3: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当我再次教授《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理步骤为:纸的用途广泛、纸的来之不易、纸的历史悠久,由此可以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只有有用的东西才是资源,这是功利主义的逻辑。如果以对我们有用作为珍惜的标准,那么即使是美的东西,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为了好奇的东西将会消失。
思考是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纸质书来之不易、应该珍惜,那就不是纯粹的美德。文化用数学概念代替历史,人文感悟被削弱。道德教育不是知识的积累,不是技术的难度,也不是功利的评判。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观念转变。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存”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张对于我们来说是“同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或“资源”。
纸张有多种样貌,时刻陪伴着我们。我们思考、与纸张互动的态度与情绪,都会将其改变成相应的样貌。例如,纸张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一朵花。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心情之花。艺术可以将纸张变成“艺术纸”,快乐可以将纸张变成“快乐纸”。
纸张是生命的转化,智慧的结晶。从树木到树叶,再到纸张,树木的生命力转化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少用纸张,就等于挽救了一棵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我们手中的纸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中,到我们手中,历经千秋万代,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之,我们的《道德与法律》课程是一门以儿童道德教育为重点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上有所贡献,而不是单纯地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德,让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时尽量考虑纯粹的道德,而不是用功利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去引导孩子。
小学道德与法律实践体验5
培训期间,在方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了解新教材编写目的及内容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讲解了新教材的编写目的,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科学版《道德与法律》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要顺应各国学校德育变革,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设计注重知识、技能、能力的关系,采取的内容编排策略是以知识技能为龙头,穿插活动,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讲解,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取符合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基础知识的安排和描述正确、合理、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比旧版《思想品德》更加新颖、实用。通过学习,我清楚地了解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方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教材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认识到整体把握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因此,对于一名新政治教师来说,更好地整体把握新政治教材,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教材的结构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3.了解如何掌握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解析,我体会到如何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成功地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如何把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学习,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强调学生是主体,通过通俗易懂、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提升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方利民老师、安子琴老师的精彩讲授下,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正确把握新教材重点、驾驭政治课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经验相关文章5篇:
★ 法治实践活动的五点思考
★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座五点思考
★ 2020年最新社会实践活动范文五篇
★ 法学论文5篇
★ 小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 小学法制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经历的5点思考
★ 法学学习心得精选五篇
★ 小学法制教育经验论文集
★ 关于加强法治的五点最新思考